9月29日,“蓉宜”长江文化交流座谈会在安庆师范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长江职业学院长江书院与安庆师范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安庆师范大学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省内各地四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长江文脉,共谋发展新篇。人文学院副院长沈志富教授主持开幕式,安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徐晓宁教授致辞。
徐晓宁介绍学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整合全校资源,在省内率先成立长江文化研究院的经过,并围绕聚焦一山(大别山)一水(长江)一戏(黄梅戏)一文(桐城派)开展长江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形成的鲜明特色与取得成果。他指出,今后要进一步梳理和明晰成都与安庆乃至更广阔长江流域的文化关联和互动历史,共同致力于大河流域文化研究;要进一步探讨新时代保护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的有效路径,思考高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力量有效合作机制,推动合作模式的转化和利用;要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文人学者的学术研究,推出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科研成果。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执行董事、四川省政协委员韩戌女士在致辞中对我校精心筹备座谈会表示感谢,并期待两校在文化研究、专业建设等多个领域展开务实合作,共同为长江文化的繁荣贡献力量。
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长江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汪孔丰教授致欢迎词,表示期待与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在长江文化研究、教学资源共享及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合作。
开幕式阶段,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签约代表金晓与安庆师范大学签约代表叶当前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座谈交流分两阶段举行,分别由郭青林副教授、邓稳副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泓教授作题为《从<韩家往事>谈起》的主题报告,她指出天津八大家之首的天成号韩家籍出望江,自己所著《韩家往事》是母亲的家族史。该书在学术资料、民间口传及地方史志的基础上打捞记忆,通过家族血脉认识自己,认识祖先,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认识我们伟大祖国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脉。“韩家往事”是一个历史时期长江文化的缩影,有着深远的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四川师范大学邓稳作题为《从<不如痴斋诗草>的修改看韩宝忠的诗艺淬炼及其书写心态》的报告,他认为韩宝忠对《诗草》的反复校改体现了编撰的严谨细致,其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书写心态使《诗草》的诗意得到升华,对其家族命运起到推动作用。
安庆师范大学汪祚民教授介绍韩宝忠诗文集整理校注情况,他认为韩宝忠古文功底深厚,诗歌用典丰富,需要反复考镜源流,查证典实,才能还原韩氏诗歌的本来面貌。
安庆瑞云堂韩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韩伟华作题为《论天成号韩氏与京华望族的文化传承》的发言,安庆师范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李成金博士聚焦韩镜清学术思想,论述其精深的唯识学思想生成的渊源。
第二个阶段为主题与谈阶段,望江县教体局语文教研室主任韩吉旺、原望江县发改委主任檀革才、安庆市懒悟艺术馆馆长张庆等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韩氏家族文化研究提出了富有见地的见解。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董事长韩瑾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深入挖掘韩氏家族的根脉与文脉具有三重重要意义:一是服务于国家文化复兴战略;二是增强家族后人的文化认同;三是为学术研究提供多元视角。他期待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共同推动长江文化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本次座谈会是一次主题集中、文化交融的小型沙龙,是长江文化研讨的一种创新性形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撰稿、摄影:桂乐乐 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