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1904-1938),男,苗族,祖籍安徽太湖,其父在湘西任道台期间,久居沅陵,他诞生于此,故名朱湘,别号子沅。
朱湘七岁进私塾改良小学,十三岁就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一只鹦鹉》。高小毕业后,考入南京工业学校学实处。1919年秋,又转入北平清华学校中等科读书。1924年即将毕业时,因抵制学校总务处在学生早餐时点名的制度被开除学籍,全校同学为其惊骇,而他自己却处炎泰然。 1925年3月,朱湘在南京三哥同刘霓君结婚,婚礼上,兄长要他行跪拜礼,他只肯三鞠躬。为此,兄弟两发生了口角,当晚,朱湘夫妇离开了兄家。同年夏,朱湘回到北平,在适存中学教书,并参加了清华文学研究会,加入闻一多、徐志摩;新月派"诗人行列。他很勤奋,每天写诗。工作十多小时,经常在《诗刊》和《小说月报》上发表作品。这一段是他创伤最活跃最有成就的时期,出版了《夏天》、《草莽集》两部诗集,深受中外读者欢迎。《草莽集》中叙事诗《王娇》、抒情诗《采莲曲》是他的代表作。
1926年经友人向清华大学当局请求,朱湘被允许回校复读。他才智过人,1927年8月,学校公费送他赴美留学。先在劳伦斯大学插入四年级,攻读拉西文、古英文和法语。一次,法语班教师念法国作家都德的游记。读到"中国人象猴子“一句时,美国学生哄堂大笑,朱湘愤慨常,立即退出课堂。尽管教员向他表示谦意,他仍然气愤地离开了劳伦斯,轮到芝家哥大学。他在美国只读了两年多就提前回国。他说"博士什么人都考得,象我这诗却很少有人能作出来。”
1929年9月,朱湘到安徽大学任教,他教学很认真,深受学生敬佩。但生性孤傲,与同事交往甚少。他要设“英文文学系”讲授用英翻译的世界各国文学,而校方却坚持设"英文学系"教英国本国的文学,因此对校方不满,于1932年辞职离开安徽大学。
朱湘辞职后,南北奔波,没有固定职业,以向< 《申报》、《自由谈》、《谈书杂志》、《新中华》等刊投稿的收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曾因付不起房租被旅馆扣留,只得找朋友解救,诗人冷漠时世,感到走投无路,对友人写信表示:“若是一条路也没有,那时候也可以问心无愧了”。
1933年12月4日,朱湘乘吉和轮由上海赴南京,5月清晨6时,他喝了半瓶酒后,手捧《海捏诗选》朗读。当船过采石矶李白投江处时,他纵身跳入江中,这位"生无媚骨""才华横溢"的纯粹诗人,就这样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朱湘从事文学创作近十年,写了很多著名诗篇,生前出生出版了两部新诗。译有古希腊埃圾罗斯的悲剧,柏拉图的对话《会饮篇》,美国作家谢立丹的喜剧《造谣学校》等名篇。死后,友人为他整理,出版了新诗《石门集》,散文《中书集》。文学评论《文学闲谈》、信扎《朱湘书信集》。译诗《藩石榴集》等。新中国建立后,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朱湘诗选》、《朱湘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朱湘译诗集》。他的作品,文字精湛,格调高雅,清丽柔婉,热情横溢,讲究时代精神,在中国新文化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