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1,甲于他县2。吾卜居于南山3,距县治二十余里4,前后左右皆平岗,逶迤回合5,层叠无穷,而独无大山;水则仅陂堰池塘而已6,亦无大流。至于远山之环绕者,或在十里外7,或在二三十里外8,浮岚飞翠9,叠立云表。吾尝以为看远山更佳,则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 出大门,循墙而东10,有平岗,尽处土隆然而高11。盖屋面西南12,而此地面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13。其上有古松数十株,皆如虬龙14,他杂树亦颇多有。且有隙地稍低15,余欲凿池蓄鱼种莲,植垂柳数十株于池畔。池之东北,仍有隙地,可以种竹千个16。松之下筑一亭,而远山如屏17,列于其前,于是名亭曰“数峰”,盖此亭原为西北数峰而筑也18。计凿池构亭种竹之费,不下数十金19,而余力不能也,姑预名之20,以待诸异日。
[注释]
1吾桐:桐,指桐城。作者桐城人,故称桐城为吾桐 2甲:冠,超过。 3卜居:择地而居。卜,选择。 4治: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如府治、县治。 5逶迤:绵延曲折。 6陂:池塘。指戴氏砚庄前的“清水塘”。堰:人工筑坝蓄水的小水塘、水渠。此指戴氏砚庄西冲的水渠。 7十里外:指十里外的县北投子山。 8二三十里外:指二三十里外的县西北的龙眠、碧峰、考老诸山。 9浮岚:山中浮动的雾气。飞翠:青山好像在飞动。 10循:顺着、依照。 11隆然:突起。 12面:朝,面向。 13效:致、到。“尽效”句:意谓西北诸峰,历历在望,好像都招到自己的襟袖之中了。 14虬龙:形状盘曲如龙。 15隙地:空闲的土地。 16个:株。 17远山如屏:远山排列像屏风一样。 18盖:发语词,用在句首。 19金:一两银子曰“一金”。 20姑:姑且、暂且。 [导读) 戴氏仕进无望,大有归隐故园的意向。于是以自己十五年教书所得,约千两银子,委托友人赵良冶购田十五亩、筑新宅一区,叫做“砚庄”(今属桐城市孔城镇清水村)。 不久,戴氏卜居南山岗,著书之余,登岗远眺,“西北诸峰”,历历在目,给予他无穷乐趣,于是提前预写了《数峰亭记》一文。 《数峰亭记》,全文共分两段。 一段,写居南山岗,喜得闲看远山的乐趣。 开篇明义,提出“余性好山水”,与山水有缘、与大自然有缘。接着叙述“山水奇秀,甲于他县”的桐城故乡。作者“卜居”的南山,“独无大山”,“亦无大流”,但是幸有“逶迤”的平岗,“环绕”的远山,能弥补自然环境的不足。接着作者便以浓墨重彩写出“看远山”的佳趣:“浮岚飞翠,叠立云表”,在读者面前展示一幅“远山”山水画卷。作者接受大自然的抚慰,感情和大自然和谐融合,从内心深处感到“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肯定了“看远山”的乐趣。 二段,写拟构“数峰亭”,将营造幽雅怡人的佳境。 先叙述宅东岗顶“隆然”,适宜建亭,再叙述岗顶“面向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岗上已有“古松数十株”,盘曲苍劲;岗下“隙地”再“种竹千个”,清影摇风。作者尚恐不能极其清幽,拟在“隙地”上“凿池蓄鱼种莲。”、“植垂柳数十株于池畔”,精心谋划,拟营造一个幽雅怡人的环境。最后一句“余力不能也”“以待诸异日”,点出作者毕竟是“数十金”不能支付的寒士,空有一番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