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力行
方苞不仅能于《三礼》学有所发挥,且能以礼持身,运之实事。乾隆元年(1736年),高宗谕令臣工就祖陵庙寝宜重加丹雘问题参议,方苞即据《礼记》、《周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1][52]又高宗居三年之丧,命群臣详议其礼。方苞遂据《三礼》,“详考经传,参互相证,择其无戾今制而可存古义者”,拟如下议:“二十七日内,天地社稷之祭,皇上躬行,暂用吉服,终事而释。……既葬,宗庙时祀,前期以闻,命诸臣摄祭。……自朝日夕月以下,凡外祭祀,前期以闻,遣官致祭。……百日以后,皇上衣青绢,裹以缟,冠裹亦如之,加青纬,带从衣。……”[1][53]但因格于众,遂不行。嗣后,方苞又“欲仿朱子学校贡举,议分《诗》、……《三礼》为三科,而以《通鉴》、《通考》、《大学衍义》附之。……《三礼》附以《文献通考》,各以疑义试士”[1][54]。此议虽得朱轼及杨名时赞同,亦因违众而止。方苞所议虽屡挫于众,但这并没打消其对礼的执著。及其谢任归里,依然以礼准身,且教导子弟族人亦遵循礼。其《家训》所定之《教忠祠规》、《教忠祠祭田条目》[1][55],即其实践礼的体现。
综观而言,方苞之于《三礼》,虽其疏于名物度数,但其以义理说礼,亦有不少发明。尤为可贵的是,他不仅自己深入治礼,亦欲藉朝廷兴起礼教。其《书礼书序后》曰:“是篇之义,盖痛古礼遭秦而废,历汉五世而终不能兴也。”[1][56]又曰:“子长此序,非独痛时事也;其于终古礼俗之变,尽之矣。盖三代之礼,缘情依性,故能经纬人道,规矩无所不贯。”[1][57]其用心亦深矣。然就当时情形来看,又是不大可能的。故方苞不无遗憾地道:“仆性质愚钝,不笃于时,抱章句无用之学,倔强尘埃中,是以言拙而众疑,身屯而道塞。”[1][58]姑不论其间的是非曲直,而方氏的礼学成就则是值得称道的。其对礼学的倡导与探究,于有清一代三礼学之发展深入,甚有功焉。
[1][①] 苏惇元《方苞年谱》,康熙四十五年丙戌,39岁条。 [1][②] 方苞《方苞集》卷18,《两朝圣恩恭记》。 [1][③] 方苞《方苞集》卷18,《圣训恭记》。 [1][④] 方苞《方苞集》卷6,《与吕宗华书》。 [1][⑤] 戴名世《戴名世集》卷2,《方逸巢先生诗序》。 [1][⑥] 方苞《方苞集》卷4,《储礼执文稿序》。 [1][⑦] 苏惇元《方苞年谱》康熙二十六年丁卯,20岁条。 [1][⑧] 雷鋐《经笥堂文钞》卷下,《方望溪先生行状》。 [1][⑨] 方苞《方苞集》卷12,《万季野墓表》。 [1][⑩] 方苞《方苞集》卷6,《再与刘拙修书》。 [1][11] 方苞《方苞集》卷5,《与谢云墅书》。 [1][12] 方苞《方苞集》卷6,《与吕宗华书》。 [1][13]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14,《方望溪侍郎事略》。 [1][14] 徐世昌《清儒学案》卷51,《望溪学案》。 [1][15] 方苞《方苞集》卷6,《与李刚主书》。 [1][16] 方苞《方苞集》卷6,《再与刘拙修书》。 [1][17] 方苞《方苞集》卷6,《再与刘拙修书》。 [1][18] 方苞《方苞集》卷14,《鹿忠节公祠堂记》。 [1][19] 方苞《方苞集》卷14,《重建阳明祠堂记》。 [1][20] 方苞《方苞集》卷4,《礼记析疑序》。 [1][21] 方苞《方苞集》卷1,《书辨正周官戴记尚书后》。 [1][22] 方苞《方苞集》卷6,《与鄂少保论丧服注疏之误书》。 [1][23] 方苞《周官集注·条例》,《周官集注》卷首。 [1][24] 方苞《周官集注·条例》,《周官集注》卷首。 [1][25] 方苞《方苞集》卷1,《读周官》。 [1][26] 方苞《方苞集》卷4,《周官辨序》。 [1][27] 方苞《方苞集》卷4,《周官析疑序》。 [1][28] 方苞《方苞集》卷1,《周官辨伪一》。 [1][29] 方苞《方苞集》卷1,《周官辨伪二》。 [1][30] 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三),第36~37页。 [1][31] 方苞《方苞集》卷4,《周官集注序》。 [1][32] 方苞《方苞集集外文》卷2,《辞礼部侍郎札子》。 [1][33] 沈廷芳《隐拙斋集》卷41,《方望溪先生传》。 [1][34] 方苞《方苞集集外文》卷2,《拟定纂修三礼条例札子》。 [1][35] 徐世昌《清儒学案》卷49,《高安学案》。 [1][36] 朱轼《朱文端公文集》卷1,《周官析疑序》。 [1][37] 方苞《方苞集》,附录2,《诸家评论》。 [1][38] 《四库全书总目》卷19,《经部》,《礼类一》,《周官集注》条。 [1][39] 《四库全书总目》卷23,《经部》,《礼类存目一》,《周官析疑》条。 [1][40] 以上所引皆引自方苞《方苞集》卷4,《礼记析疑序》。 [1][41] 《四库全书总目》卷21,《经部》,《礼类三》,《礼记析疑》条。 [1][42] 方苞《方苞集》卷1,《读仪礼》。 [1][43] 方苞《方苞集》卷1,《书考定仪礼丧服后》。 [1][44] 方苞《方苞集》,附录2,《诸家评论》。 [1][45] 苏惇元《方苞年谱》,乾隆十四年己巳,82岁条。 [1][46] 《四库全书总目》卷20,《经部》,《礼类二》,《仪礼析疑》条。 [1][47] 《四库全书总目》卷20,《经部》,《礼类二》,《仪礼析疑》条。 [1][48] 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41,《奉望溪先生论< 丧礼或问>札子》。 [1][49] 苏惇元《方苞年谱》,康熙五十一年壬辰,45岁条。 [1][50] 见方苞《方苞集》卷6,《与鄂少保论丧服注疏之误书》。 [1][51] 沈廷芳《隐拙斋集》卷41,《方望溪先生传书后》。 [1][52] 方苞《方苞集集外文》卷3,《修祖陵庙寝议》。 [1][53] 方苞《方苞集集外文》卷3,《丧礼议》。 [1][54]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14,《方望溪侍郎事略》。 [1][55] 见方苞《方苞集集外文》卷8。 [1][56] 方苞《方苞集》卷2,《书礼书序后》。 [1][57] 方苞《方苞集》卷2,《又书礼书序后》。 [1][58] 方苞《方苞集》卷6,《与万季野先生书》。(资料来源:《清史论丛》2001年号) |